当清晨的阳光漫过成都栢基幼儿园的玻璃窗,孩子们的笑声便与晨光交织成跳动的音符。在这里,IB-PYP 课程的种子正借着探究式学习的雨露悄然生长,《我们如何表达自己》这一超学科主题,恰如一扇神奇的门,让孩子们在节日的斑斓世界里,触摸文化的温度,绽放成长的光芒。
一、好奇心点燃超学科探究之旅
Tuning in
探究式学习从来不是刻板的教科书,而是一场由好奇心牵引的远征。老师们收起了预设的计划,化作细心的向导,带着孩子们发问:“人们为什么要庆祝?”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,漾开了无数思维的涟漪。孩子们听老师讲年兽的传说;围坐在地毯上看墨西哥亡灵节的彩色剪纸……
Finding out
在这场跨越文化的探索里,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星子。他们发现,原来不同地方的人庆祝时,会用不一样的颜色 —— 中国的春节爱用红;墨西哥的亡灵节有黄有紫。他们还发现,庆祝时的味道也各不相同:春节有饺子的香,生日派对有蛋糕的甜,而这些味道里,都藏着 “开心” 两个字。老师没有给出答案,只是在孩子们争论 “哪种庆祝最棒” 时,轻轻说:“不如,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节日吧?”
Sorting out
这个提议像点燃了烟花。奥特曼节、糖果节、彩泥节、隐身节…… 一个个带着童真的想法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,写满了整整一块黑板。投票时,小手举得此起彼伏,最终彩泥节和结婚节的票数紧紧咬在一起。“要不,我们都做吧?” 一个孩子的提议,让教室里爆发出欢呼。于是,小小的探险家们分成了两队,开始了属于他们的 “庆典创造”。
二、童真创意在自主探究中开花结果
Going further & Action
彩泥队的孩子们立刻冲进美工区,把各色橡皮泥揉成球、搓成条。“我们要做彩虹蛋糕!”“还要有会跳舞的小人!” 他们的讨论声像叽叽喳喳的小鸟,偶尔为 “绿色该用在草地还是树叶” 争得面红耳赤,转眼又笑着分享自己的 “秘方”。当一个个带着指印的彩泥作品在桌上排开,阳光照在上面,仿佛每一块都在发光。
婚礼节的筹备则更像一场温馨的协作。孩子们围在一起商量:“婚礼要有戒指!” 于是,有人找来亮片和黏土,小心翼翼地捏出歪歪扭扭的圆环;“还要有红色的喜字!” 剪刀在小手里不太听话,剪出的喜字边缘毛毛糙糙,却透着最认真的心意。制作邀请函时,他们趴在桌上一笔一划地写名字,不会写的字就画个小爱心代替;包装伴手礼时,彩绳缠成了乱麻,却在同伴的帮助下慢慢理出好看的蝴蝶结。
老师始终站在不远处,看着孩子们为 “婚房该挂星星还是气球” 争论,看着他们因为做不好喜糖而皱起的小眉头,也看着他们成功完成作品时互相击掌的雀跃。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 “试试看” 的勇气;没有必须遵循的步骤,只有 “我想这样做” 的创造。
当彩泥节的 “美食” 摆满长桌,当婚礼节的 “新人” 戴着自制戒指走过用彩纸铺成的红毯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骄傲。他们或许还不懂 “文化传承” 的深意,却在揉彩泥时懂得了色彩的融合;他们未必清楚 “仪式感” 的重量,却在剪喜字时体会了祝福的温度。
三、主题落幕恰是成长发芽
在成都栢基幼儿园,这样的探究从未止步。正如 IB 理念所指引的,这里的每一面墙、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孩子们的想法 —— 班级主题环创由他们主导,那些歪歪扭扭的贴纸、稚嫩的绘画,都是成长最真实的注脚。在这里,“以学生为中心” 不是抽象的理念,而是孩子们举着彩泥作品时发亮的眼睛,是争论婚房装饰时认真的神情,是在自主探索中悄然生长的创造力与合作力。
当庆典的歌声渐远,孩子们留在环境里的创意仍在呼吸。这便是栢基给予成长的礼物: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,在触摸世界的过程中,慢慢长出适应未来的翅膀,终将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温暖底色的世界公民。